北京共享充电宝新规!5分钟起计费,8家巨头已承诺

北京共享充电宝新规!5分钟起计费,8家巨头已承诺

“刚插上充了3分钟就还,怎么扣了我4块?”这是不少人借充电宝时遇到的困惑。此前,部分品牌采用“不足1小时按1小时算”“超1秒也算1个单位”的规则,短时间使用也得花冤枉钱。

现在新规明确“计费红线”:租借费用计时单位不超过15分钟,第一个计时单位内满5分钟才收取该时段费用。也就是说,如果你借了4分钟应急充电,一分钱不用花;用了7分钟,也只按1个15分钟单位计费。从第二个计时单位起计时更灵活,哪怕用了14分钟,没到15分钟也不额外收费。

对比之前的计费模式,新规堪称“省钱小助手”。比如某品牌此前4元/小时,用6分钟也收4元;现在按15分钟单位计费(假设1元/15分钟),6分钟仅花1元,性价比直接提升。短借不浪费,计费更公道,再也不用为“几秒几分钟”纠结啦!

归还不发愁

柜满可停费,故障直接免单

“借时扫码秒成功,还时转遍三层楼”——归还难曾是共享充电宝的“老大难”。有消费者吐槽,找空位的时间比充电还长,眼睁睁看着费用上涨却无能为力。

价格全透明

收费、押金一眼看清

“扫码时没注意价格,还的时候才发现5元/小时”“明明说免押金,账单里突然多了20元”——此前部分品牌把收费规则藏在小字里,让消费者“糊里糊涂消费”。

现在新规要求“明码实价”:线上租借页面醒目位置必须公示所有规则,包括免费时长、每分钟/每15分钟多少钱、24小时封顶价、是否需要押金、押金退还方式等。不用再放大屏幕找条款,打开页面就能看清所有消费细节。

比如美团北京地区“前5分钟免费,之后0.05-0.12元/分钟”,街电“1分钟免费,4元/小时”,这些信息以后都会清晰展示在租借页面,消费明明白白,花钱更放心。

服务再升级

48小时回应投诉,设备常“体检”

设备安全也有保障!出借的充电宝必须保持高电量,还会明确告知你剩余电量百分比,避免借到“充半天没反应”的设备。企业还要定期给设备进行“体检”,排查故障、回收异常设备,从源头减少使用问题。

行业更规范

从“痛点满满”到“规则护航”

为啥要给共享充电宝立新规?数据能说明问题。2025年第一季度,共享充电宝因“归还难”“计费异常”成为投诉热点,黑猫投诉平台相关投诉超28000条。京津冀消协调查显示,近六成受访者觉得收费不合理,15.23%的人吐槽“价格标注不清晰”。

此前行业确实存在不少问题:不同品牌、点位价格差异大,有的商场5元/小时,隔壁餐馆可能收8元;企业为抢占好位置支付高额入场费,成本转嫁给消费者;部分代理商私自调价、疏于维护,导致设备故障频发。

这次8家头部企业签署公约,覆盖全市95%点位,相当于给北京的共享充电宝“集体上了保险”。从计费到归还,从价格到服务,每一条规则都瞄准消费者的真实需求,让共享充电宝真正回归“应急便民”的初心。

新规落地需要时间,技术升级、人员培训都在推进中。但从今天起,借共享充电宝时,你会发现计费更公道、归还更轻松、消费更透明。

从“用时揪心”到“用得放心”,

共享充电宝的“文明时代”,

或许真的要来了。

依托海淀诚信营商环境,

文明共享融入服务细节,

彰显文明海淀为民初心。

下次借充电宝时,

一起感受这份

属于文明海淀的民生温度吧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